《木兰诗》答辩题目及解析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木兰诗》答辩题目及解析

《木兰诗》答辩

教师招聘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1.请你谈一下好的导入有什么并说一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起始,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刚刚从课下活动中来到课堂中,心思难免未归。此时,教师直接上课讲授知识会使学生产生抵触,不利于知识的顺利传授。我在授课之前,采用了“多媒体情景法”进行导入,采用了图片放映并加以阐释,最后提问题导入课题《木兰诗》。这样的导入,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问题的渗入较为自然。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传授新知做一个好的起始。这样的导入形式也符合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要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结合《花木兰》这篇文章,谈一谈对于“借景抒情”的看法?

【参考答案】

“借景抒情”还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指的是作者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和意愿描写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心情寄寓在景物中。本篇文章中较为明显的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诗通过写事物——冷气通过金柝的敲击声袭来,寒月照在铁衣上泛着银光,却把几种简单的事物全面概括成了战场环境之凄凉。借景抒情,也可以称之为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在抒情的过程中,依托景物的特点较为含蓄和婉转的表达个人情感。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请你谈一谈“多感官相结合”在写作方面的好处体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

“多重感官相结合”的写作技巧是我们在描景状物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全面而立体的呈现事物的特点。例如:“在湛蓝的海面上,我听见了海鸟和海浪演奏出的交响乐。”这句话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这样描写有利于把海上壮阔与灵动的场面描绘的生动、形象。结合本篇文章来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话运用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金柝的敲击声和铁衣上泛着的银光,体现了战场环境之凄凉。有利于场景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文章最后交待了花木兰恢复女儿身之乐,有什么用意?

明确:木兰从一位骁勇善战的战士形象,转变到了温柔可爱的女子,为我们解开了全文的谜题。也使得文章内容得到了充实,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这样,木兰的人物形象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吸引和兴趣。“脱战袍,著旧裳。理云鬓,帖花黄”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装饰,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这样,一个既温柔又勇敢,既重孝道又重情义的巾帼女子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5.请你谈一谈本文中的人物刻画的方法?

【参考答案】

本文的描写人物方法中主要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其中,正面的人物描写包括:神态“惟闻女叹息”体现木兰感知到抉择的关键和责任的重大;语言“问女思和忆。女亦无思忆。”体现出花木兰果敢无畏的态度;极具夸张的动作描写“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侧面描写主要包括:“火伴皆惊忙”体现出木兰从军本就是令人佩服,惊讶世人的举动;“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体现木兰远离家乡和亲人时的悲情,体现了木兰为了国家远离家乡的坚决态度。

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中公教师网

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