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31.参考答案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2.参考答案

(1)a和声小调转A自然大调。

(2)该曲的曲式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

(3)A乐段与B乐段的对比存在于a和声小调与A自然大调的调性对比;音区对比A乐段为中音区,B乐段为高音区;速度对比A乐段为行板,B乐段为小快板;以及节奏对比,A乐段以八分音为主,B乐段主要以前附点节奏以及二分音符长音为主;节拍对比A乐段为四四拍,B乐段为四三拍。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5分)

33.参考答案

《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创作,观察生活的能力,将生活中的事物用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立对音乐创作的主动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音乐来自于生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知识与技能】运用采用同音反复、级进、跳进、重复、对比等旋律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手法,形象表现鸟儿不同的体态姿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采用同音反复、级进、跳进、重复、对比等,创作8小节的旋律,形象表现鸟儿不同的姿态。

【难点】

理解体会音乐来自于生活,并将旋律创作与音乐形象融会贯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聆听《百鸟朝凤》学生感受鸟儿在林间的场景,提问:这首乐曲讲解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音乐来自于生活,我们今天就来走进生活中最简单的场景,引入新课《鸟》。

(二)感受体验

教师讲解作曲家的经历:报纸照片上一张鸟儿排列在电线上的站位看上去像音乐曲谱上的一个个音符,用鸟儿的准确位置作为音符来写首曲子。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部作品来自于自然与人类的完美融合,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有这样的场景,但是还需要填充相关的创作技法来完善。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聆听鸟的各种叫声,感受声音,并思考如何用音乐创作出鸟鸣的特点。

2.教师出示各个种类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鸟的形态、颜色等样子,并思考如何用音乐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鸟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带领同学复习有关同音反复、级进、跳进、重复、对比等旋律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手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形象表现鸟儿不同的姿态。

4.教师将学生前后4人一小组,引导学生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以“鸟”为命题展开创作。教师给出指导,例如:鸟鸣可以利用音高、紧促节奏进行创作;姿态可以用重复、对比等发展手法描述。

5.学生练习,自由创作。

6.教师巡视指导,给出改进建议。

7.学生自愿展示,教师、学生进行评价。

(四)巩固

1.教师播放有关“鸟”的歌曲,结合之前的“五线谱鸟儿”的故事,引导学生说一说播放的每首歌曲的创作的特点。

2.教师介绍每首歌的特点,也总结故事的启发。

(五)小结作业

1.今天我们感受音乐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到灵感和创作的美丽。

2.请同学们课后聆听自然音乐,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

本节课之所以这样设计,有以下几点教学意图。

第一,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提到,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本节课也是遵循新课程标准中的对于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符合课程特点要求去设计课程。

第二,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鸟”的命题,给学生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近距离接触。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同学复习有关同音反复、级进、跳进、重复、对比等旋律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手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形象表现鸟儿不同的姿态。既注重了学生的感受体会,也讲解了的相关知识,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参与教学中的创作活动,培养与其相关的创作能力。

最后,以学段为出发点,高中学生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学生练习,自由创作,教师给出思路,但是学生以自主学习,这种学习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4.参考答案

案例中该教师的做法不合理。

(1)该老师的做法不符合基本理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要求,音乐课堂强调音乐审美为基础,应从学生兴趣出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案例中该老师虽播放了相关视频,但没有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没有深入了解音乐作品内涵,不利于学生审美养成;于此同时,老师对于学生已有经验没有进行关注,不能从学生兴趣点出发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养成;

(2)案例中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要求。在该老师课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较好的储备,同时也对授课知识有所了解。但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仅仅只关注到自身的授课安排,没有注重到学生的个性养成,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形成。

改进建议:

该老师上课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基础较好的那位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了解进行分享,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即可以做到个性养成,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在该同学分享完毕后可以适当的聆听歌曲,感受曲中的特色与特点并进行谈论、总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该老师应该在授课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多了解学生心理,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课堂;同时也应当注重“审美”的听觉艺术,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5.参考答案

本课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长笛演奏课案例。

优点:

(1)通过投影的方式认识并演奏上波音的演奏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吹奏练习,也能够在课程中涉及音乐创编环节,贴合了“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

(2)能够以学生自主练习、小组练习的方式进行演奏练习,练习过程中也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及强调,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

问题:

(1)授课中教学方式稍显常规,缺乏新颖性,不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的欣赏及感受缺失,违背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理念。

(2)《春节序曲》是我国的传统音乐作品,承载我国的人文内涵及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对于该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进一步传承我国的音乐作品,违背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

改进意见:

(1)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可以涉及游戏环节,如:演奏大比拼、音乐演奏会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在初步感知的环节,可以进行音乐作品的背景介绍,作曲家的分享等,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涵。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